维基麦
註冊
Advertisement

蘋果電腦國際有限公司,或蘋果電腦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蘋果電腦,英文名Apple Computer, Inc.,總部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矽谷,主要業務是電腦科技產品。最知名的產品是其出品的Apple II麥金塔電腦和iPod,它在高科技企業中以創新而聞名。

歷史[ | ]

簡史[ | ]

  • 1976年,由斯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和斯蒂夫·沃茲尼亞克(Steve Wozniak,簡稱沃茲)創立。在當年開發並銷售Apple I電腦。
  • 1977年發售最早的個人電腦Apple II
  • 1984年推出麥金塔電腦。
  • 1997年推出風靡全球的iMac系列電腦。
  • 2003年推出最早的64位個人電腦Apple Macintosh G5

成立前[ | ]

在他們一起創立蘋果電腦前,沃茲已經是一個電子學黑客,而且從1975年起他開始出席家釀計算機俱樂部(Homebrew Computer Club)的活動,並從中得到靈感。

當時在市面上能弄到的微機處理器只有$179美元的英特爾(Intel)8080和$170美元的摩托羅拉(Motorola)6800。沃茲更喜歡6800,但兩者都超出他的預算範圍。所以他只能在紙上觀察、學習和設計電腦,並等待着能買得起處理器的那天。

1976年,當MOS Technology發表只需$25美元的著名處理器6502時,沃茲立即開始給這枚晶片編寫了專用的BASIC。完成後,他開始設計用來運行它的電腦。6502與6800都由同一人設計的,就像其他在矽谷的人一樣,他炒了老闆魷魚後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沃茲的早期6800紙上電腦只需作微小的改動,就能使其運行在新的晶片上。

沃茲完成機器後,把它帶到「家釀計算機俱樂部」的聚會,並炫耀它的系統。在那裏,他無意中遇到了老朋友斯蒂夫·喬布斯。喬布斯對於在這些微小的業餘愛好機器上,運行未來的商業應用軟件感興趣。

早期[ | ]

斯蒂夫·喬布斯斯蒂夫·沃茲尼亞克(「兩個斯蒂夫」)成為朋友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喬布斯設法使沃茲參與裝配和銷售這台機器。喬布斯與一間本地電腦商店The Byte Shop進行接觸,那裏的人說他們對這台機器感興趣,但只有它完全裝配好的情況下。店主保羅·泰瑞爾(Paul Terrell)考慮的更長遠,說他將定購50台機器,並在交貨時支付每台$500。

機器只有幾個顯著的特點。其一是以電視作為顯示系統,而當時大多數機器根本沒有顯示裝置。然而其顯示方式也與以後的機器不同,只能很緩慢地每秒顯示60個文字。這台機器,Apple IROM里包括了引導(Bootstrap)代碼,這使它啟動時更容易。最終,因為保羅·泰瑞爾的堅持下,沃茲也設計了一個用於裝載和儲存程序的卡式磁帶接口,以1200位/秒的高速運行。儘管機器相當簡單,但它仍然是設計的傑作,比任何它同級的機器用的部件都要少,並且使沃茲迅速贏得了設計大師的名譽。

另一位朋友,羅·韋恩(Ron Wayne)也加入,他們三人開始製造機器。喬布斯為了設法弄到沃茲和韋恩裝配時需要的配件,運用了各種方法。包括從朋友和家人處借用空間,出售自己各種重要的東西(像計算器和一台大眾巴士),乞討和一些善意的謊言。他們在6月交貨,並象承諾的那樣在交貨時得到了資金。最後一共生產了200台Apple I。

但沃茲已經比Apple I更進一步。許多I的設計特色都因為資金限制他們只能製作成原始形態,但從銷售中獲得資金後,使他能開始製造非常多升級的機器,Apple II最終在1977年4月首屆西岸電腦大展(West Coast Computer Faire)上面世。

主要的內在區別是有一個完全重設計的電視界面,把顯示整合到內存中。現在不止有助於顯示簡單的文字,Apple II包括圖像,還有顏色。喬布斯同時迫切需要一個改良許多的外殼和鍵盤,帶着這些想法這部機器必須完美和準備好開箱即能使用。這與賣給Byte Shop的Apple I機器的情況差不多,但還需把不同的部分插接在一起,並輸入代碼來運行BASIC。

要製造這樣的機器必須花費大量的金錢。喬布斯開始尋找金錢,但韋恩因為四年前的冒險投資失敗導致的心理陰影,最終退出了公司。喬布斯最後遇到麥克·馬庫拉,他們聯合簽署了$250,000的銀行貸款,他們三人在1976年4月1日組成了蘋果電腦

同時持有現金和新的方案設計在手,Apple II在1977年發佈。Apple II在電腦界被廣泛譽為創造家庭電腦市場的產品,直到1980年代售出了數以百萬計的產品。當蘋果在1980年上市的時候,他們吸引的資金比1956年福特上市以後任何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的公司(IPO)都要多,而且比任何歷史上的公司創造了更多的百萬富翁。

Apple II家族產生了大量不同的型號,包括Apple IIe和IIgs,這兩款電腦直到1990年代末仍能在許多學校找到。

Macintosh的推出[ | ]

80年代,蘋果在個人電腦業務遇到新興勢力的競爭。他們中最重要的是IBM,電腦業中的「頭號人物」。IBM的PC型號,運行DOS(磁盤作業系統英文的簡寫,由比爾·蓋茨授權給IBM使用)的電腦獲得了大公司中新興的桌面電腦市場很大的份額。

幾個較小企業還在使用Apple II,但蘋果公司感到它需要一個更新、更先進的型號以參與到公司桌面電腦市場中。因此,Apple III的設計師被迫遵循喬布斯的極高和有時不切實際的目標。這些目標中的一個就是要省略散熱風扇——根據喬布斯的報告發現它們是「不雅的」。新的機器容易過熱,以至最早期的型號必須被召回。Apple III也很昂貴,雖然公司在1983年推出了升級型號,但基本上是一個失敗。

同時,蘋果公司內部的各式工作組正在日以繼夜地設計一款完全不同的新款個人電腦。使用了許多先進的技術,例如:圖形用戶系統電腦鼠標面向對象程序設計網絡功能。這些人,包括了傑夫·拉斯金比爾·阿特金森,鼓動斯蒂夫·喬布斯把公司的焦點放在電腦的後面。

當他們帶喬布斯參觀1979年12月Xerox PARCAlto上做的工作後,喬布斯決定未來將在圖形集中、圖標友善的電腦上,而只會支持Apple LisaApple Macintosh其中一組。在一些PARC的研究員的反對聲中,其中許多人(如拉里·泰斯勒)離開了蘋果。Xerox答應蘋果的工程師如果在3天內進入PARC技術工作,將賣給他們一百萬美元的預售初次發行的蘋果股票作為酬金(約值$18,000,000美元)。Lisa在1983年1月以$10,000美元的身價初次露面。再一次,蘋果推出了一款超越它所處時代的產品,但實在太昂貴(蘋果公司將在接着的幾年跟隨這個模式前進),而蘋果再次失去獲得企業市場份額的機會。Lisa在1986年被終止了。

Lisa計劃從喬布斯控制的發展計劃中途被取消。喬布斯立刻把他的注意力集中在Macintosh計劃上,最初把它預想為一種「廉價Lisa」。Apple Macintosh在1984年以一個著名的超級盃廣告(基於喬治·奧韋爾的小說《1984》)開始投放市場,其中更宣佈「在1月24日,蘋果電腦將推出Macintosh。你將會見到為什麼1984將不會像『1984』。」。這明顯暗示了新的Mac和其「容易使用」的GUI將電腦和信息從公司和技術統治論者那裏解放出來。蘋果也大量生產由蘋果僱員與之後的蘋果人蓋伊·川崎首創的蘋果福音傳道的思想。

Macintosh延續了蘋果的成功,但不能達到它最輝煌時的水平。在一次比爾·蓋茨(現任微軟總裁)參觀蘋果位於庫珀蒂諾的總部時,喬布斯展示了Mac GUI的原型。在之後的1985年,微軟發佈了Microsoft Windows,它讓IBM PC擁有了GUI。因為這一點,許多公司也開始製造IBM PC兼容機,廉價的PC複製品。蘋果沒有允許其它公司克隆Mac。雖然首個版本的Windows在技術層面上不如Mac,但它加上一部PC克隆機的價格則比Mac便宜許多,而且不久以後在Windows上也同樣出現了很多的軟件。

近年[ | ]

1989年推出失敗的便攜機Macintosh Portable後,一台更受歡迎的手提電腦PowerBook90年代初推出市面。這是首次與Sony聯合設計,並為現今流行的手提電腦設立了現代的外形標準。它通過後部的鉸鏈支撐屏幕,打開後平台的後半部分放置鍵盤,前方則是軌跡球(以後改為觸摸板)。這款來自蘋果的產品還包括了作業系統(如ProDOSMac OSA/UX)、網絡產品(如AppleTalk)和多媒體程序(QuickTime)。在1994年,蘋果更新了它的Macintosh產品線,推出了Power Mac系列。它基於IBM摩托羅拉和蘋果三家共同開發的PowerPC系列處理器。這款處理器使用RISC(精簡指令集運算)結構,它超過了之前Mac所使用的Motorola 680x0系列,而且有本質的不同。蘋果的系統軟件經過調整,能讓大部分為舊處理器編寫的程序在PowerPC系列上以模擬模式運行。

在經過80年代與新的行政總裁約翰·斯卡利的權利鬥爭之後,喬布斯辭去蘋果的職務,並創建NeXT Computer公司。此後,蘋果為了盡力挽救公司,買下整間NeXT和它基於UNIX的系統NeXTStep,此舉把喬布斯帶回了蘋果的管理層。作為新的行政總裁,他做的第一個動作就是促成iMac的發展,這同時挽救了公司免於破產,並使他們有時間開發新的作業系統。

在2001年,蘋果介紹了Mac OS X,一個基於喬布斯的NeXTStep的作業系統。它最終整合了UNIX的穩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和Macintosh界面的易用性,並同時以專業人士和和消費者為目標市場。OS X的軟件包括了模擬舊系統軟件的方法,使它能執行在OS X以前編寫的軟件。通過蘋果的Carbon庫,在OS X前開發的軟件相對容易地配合和利用OS X的特色。

在2002年的剛開始,蘋果初次展示了新款的G4 iMac。它由一個半球形的底座和一個用可轉動的脖子支撐的數碼化平板顯示器組成。此產品在2004年的夏天停止生產,在2004年8月31日展示基於G5處理器的型號,並在9月中旬推出市場。此型號省掉了底座,把CPU和整台電腦的硬件藏在平板顯示器的後面,只由流線型的鋁腳支撐。新款的iMac,稱為iMac G5,是世界上最薄的桌上型電腦,大約5.1厘米厚(約等於2英寸)。

更多的新產品包括使用無限局域網科技連接電腦的蘋果AirPort(無限互聯網的不同品牌之一)。也包括iBook和G4電腦。

蘋果電腦諸如PowerBook和更新的iBookiMac,經常成為電影和電視劇集中的道具。通常英雄或好人使用蘋果電腦,而惡棍或壞人則使用PC兼容機。曾經,蘋果使用電影《職業特工隊》和《天煞:地球反擊戰》中展現PowerBook功能的片斷作為廣告競爭的手段。

除了電腦產品,蘋果也製造消費者設備。在1990年代,蘋果發表了Newton,最早的PDA。它雖然失敗,但成為如Palm PilotPocketPC等產品的先驅者。整個1990年代,微軟開始比蘋果獲得更多新電腦用戶。結果,蘋果的市場佔有率十年內從20%滑落到5%。公司在財政上努力掙扎,到1997年8月6日,微軟使用1.5億美元購買蘋果公司非投票股票以解決他們與蘋果間的官司。(微軟在後來已全部售出了所持有的蘋果股票。)或許更意味深長的,微軟同時宣佈了繼續支持它在Mac版本上的office系列,並很快成立了Macintosh軟件部門。這個扭轉了微軟之前很少推出Mac版軟件的情況,這也讓它獲得數個大獎。

2001年5月,在經過多次的深思熟慮,蘋果宣佈開始經營Apple零售商店,位於整個主要的美國電腦購買市場中。商店為兩個主要目的而設計:1、抑止蘋果的市場佔有率如潮水般的下滑趨勢;2、在第三方的零售商店很難買到蘋果產品。最初,Apple Store只在美國開店。2003年底位於東京銀座的Apple Store開幕,這也是蘋果在美國之外開了首家Apple Store。在銀座店之後,是2004年8月開幕的大阪店。更多日本和英國倫敦的店可能已經在策劃中。

主要硬件產品[ | ]

電腦[ | ]

  • Apple I
  • Apple II
  • Apple III
  • Lisa
  • 麥金塔
  • Power Mac
    • Power Mac G3
    • Power Mac G4
    • Power Mac G5
  • PowerBook
  • iBook
  • iMac
  • eMac

個人數碼產品[ | ]

其它[ | ]

  • Air Port
  • iSight
  • LaserWriter


主要軟件產品[ | ]

作業系統[ | ]

iLife 數字生活[ | ]

  • iTunes
  • iPhoto
  • iMovie
  • iDVD
  • GarageBand

軟件[ | ]

專業軟件[ | ]

來源與參考資料[ | ]

外部連結[ | ]

其它[ | ]

Advertisement